我们复盘了 kickstarter 众筹平台上的科创型 AI 募资项目,并对工业、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的人工智能项目进行介绍,看好未来 AI 大模型带来的应用创新和向 B 端、C 端扩展的广阔市场空间。如Hypershell可穿戴设备将最先进的机器人学、工程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极其紧凑的外形中,通过十多个传感器检测人的微小运动与力学上的变化。结合扭矩、位置和力传感器来了解您的运动情况。可提供有关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的信息,并以毫秒为单位对运动步态进行真实建模。
汽车电子: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竞争升级,看好明年国产车冲击国内高端市场。本周有极氪007、问界M9和小米SU7三款车型发布,我们认为800V和智能化基本成为新车型的标准配置。在智能化方面,智能驾驶的价格下探至23万元,问界M9的汽车灯、车内娱乐等方面做出差异化,除了智能驾驶,对汽车屏、大灯、投影的智能化需求逐步提升。往明年看,得益于今年电池级碳酸锂材料大幅降价,给了车厂较大的降价空间,我们认为国内车厂将持续加强在智能化方面的竞争优势,而智能化将是主要的创新方向。看好智能驾驶、车内娱乐化相关产业链公司将持续受益,以及国内车厂在高端市场的渗透。
智能手机及PC:销量温和复苏,关注AI创新驱动。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亿部同比微降,其中三星仍保持份额第一。11月国内市场智能手机新机激活量2871万台,同比增长12.7%,国产手机品牌同比增速华为位列第一,小米居第二。
PCB:PCB主要原材料价格整体处于相对低位。环氧树脂和电子级玻纤布价格处历史相对低水平。国内PCB上中游上市企业2022年全年及2023前三季度收入和利润业绩低于预期。CCL板块需等待下游需求恢复,表现整体平缓。国内PCB厂商目前进行产能扩张,重点布局HDI板、IC封装板等高端领域, 持续跟踪算力为首的强需求的拉动以及乐观看待国产化进度。
面板:12月柔性OLED维持涨价趋势,看好OLED 供需两端双优化。12月份小尺寸面板价格总体稳定,群智咨询预计智能手机OLED面板价格略有上涨。大尺寸面板价格在12月份总体下降,尤其是TV面板价格下跌明显。2023至2024年,OLED面板智能手机渗透率保持上升,同比增长7pct。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的渗透率不断增加,由2018年的不足30%至2023年达到了48%,Trendforce预计2024年渗透率有望提升至55%,看好OLED持续渗透率提升。
消费电子零组件&组装:工业富联、立讯精密、闻泰科技、领益智造、博硕科技、鹏鼎控股、蓝思科技、歌尔股份、长盈精密、京东方、国光电器、长信科技、舜宇光学科技(港股)、高伟电子(港股)、东山精密、德赛电池、欣旺达、信维通信、科森科技、环旭电子、兆威机电(机械组覆盖)、比亚迪电子(港股);
消费电子自动化设备:科瑞技术(与机械组联合覆盖)、智立方(与机械组联合覆盖)、思林杰、大族激光、赛腾股份、杰普特、华兴源创、博杰股份、荣旗科技、天准科技、凌云光、精测电子(与机械组联合覆盖)、博众精工;
PCB:鹏鼎控股、东山精密、深南电路、兴森科技、生益科技、南亚新材、沪电股份、景旺电子、胜宏科技;
汽车电子:电连技术、水晶光电、舜宇光学科技、联创电子、裕太微、和而泰、科博达、德赛西威、菱电电控、湘油泵;
面板:京东方、TCL科技、联得装备、精测电子、奥来德、鼎龙股份、莱特光电、清溢光电、菲利华、深科达、颀中科技、汇成股份、新相微、天德钰、韦尔股份、中颖电子、易天股份;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创新力度不及预期、地缘冲突、消费电子产业链外移影响国内厂商份额
我们复盘了 kickstarter 众筹平台上的科创型 AI 募资项目,并对工业、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的人工智能地图绘制工具、智能相机助手、智能可穿戴设备、机器人、割草机、3D 打印机等项目进行介绍,看好未来 AI 大模型带来的应用创新和向 B 端、C 端扩展的广阔市场空间。
Hypershell将最先进的机器人学、工程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极其紧凑的外形中,通过十多个传感器检测人的微小运动与力学上的变化。结合扭矩、位置和力传感器来了解您的运动情况。可提供有关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的信息,并以毫秒为单位对运动步态进行真实建模。
Hypershell 的大脑由两个功能强大的处理器组成,一个处理复杂的实时运动控制,另一个则作为外部小脑,容纳专有的运动引擎。因此,Hypershell 可以模拟你的身体,并对你的身体运动保持敏锐的感知。
与市场上使用 125W 马达的可穿戴外骨骼不同,Hypershell 使用了更强的马达来帮助进行极限运动。M-One 电机是专为高性能可穿戴机器人开发的。它集成度高、重量轻、精度高,能提供惊人的强劲动力。M-One 马达能够提供1 马力和 32N-m 的扭矩。这一动力相当于在一分钟内将三辆汽车(4400 千克)提升 1 米。
Hypershell技术支持: MotionEngine 技术采用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 AAF(自动适应力)算法来预测您的下一步行动。模拟技术和由 Human-in-the-Loop 生成的大量数据训练使 MotionEngine 能够智能地处理各种复杂地形,让Hypershell 主动学习并适应你的运动习惯。
AI运动引擎可适应九种以上的运动模式,包括步行、竞走、跑步、骑行、攀爬、上/下楼梯、上/下坡、砾石路和自动支撑,每刻都可以轻松度过。
Heisenberg H1 Pro 的突破性更新的Heisenberg Pilot System (HPS) 利用机器人视觉、双人工智能芯片和深度学习算法,为整个草坪创建 3D 导航,实现完美的边缘和均匀的修剪。
1. Heisenberg H1 Pro 使用由机器人视觉驱动的 3D 导航系统,因此它能看到每一个凹凸,记住每一个边缘,并实时避开物体。结合使用摄像头、强大的板载处理和深度学习算法,可以高效地在院子里(包括人行道和车道)进行导航,并不断读取地形,快速了解需要避开的地方。可以识别从动物到草坪椅等各种类型的物体,然后利用其人工智能驱动的系统进行导航。无论物体是移动还是静止, H1 Pro 都能智能识别
2. 独特的一体化模块化设计:可全方位护理草坪。可以随时调整切割高度,或设置Heisenberg H1 Pro的禁区。
3. HPS精确的边缘识别功能:H1 Pro 使用虚拟边界,结合 Vision AI 和GPS,能够自动创建无周长地图,规划出最佳的割草路径。
综合三款车型的配置及定价来看(小米尚未发布售价),我们认为800V和智能化基本成为新车型的标准配置。在智能化方面,智能驾驶的价格下探至23万元,而在问界M9方面,汽车灯、车内娱乐等方面做出差异化,全车的智能化不仅在智能驾驶上,对于汽车屏、大灯、投影的需求逐步提升。
往明年看,得益于今年电池级碳酸锂材料大幅降价,给了车厂较大的降价空间,我们认为国内车厂将持续加强在智能化方面的竞争优势,而智能化将是主要的创新方向。
因此,看好智能驾驶、车内娱乐化相关产业链公司将持续受益。此外,国内车厂将向BBA的高端车型(宝马7系、奔驰S、奥迪A8)发起冲击,50万以上价格带车型,国内车厂有望快速提升渗透率。
极氪007,全系标配800V。在智驾方面,极氪007配有1个激光雷达、12个高清摄像头、12个雷达和5个毫米波雷达组成的传感器组合,辅助驾驶芯片最高配为两块英伟达Orin X,算力达508TOPS。辅助驾驶系统“浩瀚智驾”则由极氪全栈自研,可实现NZP高速自主领航辅助、LCC+增强版车道居中辅助、NZP城市通勤模式、APA自动泊车辅助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问界M9全面升级HUAWEI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搭载全新设计的192线激光雷达,拥有更强大的精准探测和快速响应能力,全车配备 27 个传感器。GOD(General Obstacle Detection,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和RCR(Road Cognition & Reasoning,道路拓扑推理网络)网络两项技术结合起来,使得华为能够实现城区NCA系统。
问界 M9 搭载 HarmonyOS 4 智能座舱,全车满配可搭载 10 块屏幕,结合全新的 HarmonyOS 4,可以轻松实现多人多屏多设备交互,随时满足驾驶、 娱乐、工作的全场景需求
问界M9配置32英寸投影幕布,通过业界最亮最广色域车规级投影仪,支持一键观影模式,还可以通过三指滑动,实现多屏之间无缝流转、全车同看等娱乐体验。
小米SU7,搭载两颗NVIDIA DRIVE Orin高算力芯片,综合算力达到508TOPS,传感器方面搭载1颗激光雷达、11颗高清摄像头、3颗毫米波雷达和12颗雷达。
小米SU7采用五屏联控车载系统:中控大屏16.1英寸,3K分辨度,配备16:10超规格大平板;56英寸抬头显示屏;7.1英寸翻转式仪表屏;座椅后背2块可挂小米平板,从而实现五屏联控。
软件方面,利用小米澎湃OS系统,具备上手快,系统流畅,疾速启动1.49秒,智能OTA;手车联动,可以和手机联动等特点。
硬件方面:采用CarloT硬件生态和骁龙8295座舱芯片,米家设备无感上车,向第三方全面开放,该系统包含四个主要板块:米家生态,无感上车;中控大屏可拓展;中控台可拓展;座椅后背可拓展。
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亿部同比微降,其中三星仍保持份额第一,小米在新兴市场表现强劲。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3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 1%,总出货量为 2.998 亿部。从品牌份额看,全球前五大手机厂商的排名不变,依次为: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尽管三星 2023 年第三季度环比增长 11%,继续保持其智能手机市场第一的地位,但同比下降 8%。在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品牌中,小米借助在新兴市场的强劲表现排名第三,第三季度实现同比增长2%,出货量达 4150 万部。十大智能手机品牌中,荣耀、摩托罗拉、传音和华为的年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传音的其他品牌Infinix和itel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年度增长。
不同品牌的表现在各区域有所差异,本土品牌在亚洲占据较大市场,而在非亚洲区域三星和苹果依然占据主要份额。截至三季度, Counterpoint的地区出货量数据显示,亚洲地区OPPO、小米和VIVO占据前三,而在北美和欧洲三星和苹果的出货量占全球总出货量的一半以上;在中东、非洲及拉美区域,三星出货量均保持第一。
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仍是最大消费市场,部分份额流向美国、印度和欧洲市场。潮电智库数据显示,相比上季度Q2,2023年Q3中国仍是最大的智能手机消费市场,出货量约6677万部,占比全球22%的智能手机出货份额,但份额占比下滑3个百分点。此外,欧洲、印度、美国三大市场在Q3季度份额占比有所提升。
第三季度大部分国家出货量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同比下滑。Techinsights近期发布了报告表明,在统计的15个主要国家中,除巴西、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外,其他国家的出货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
11月国内市场智能手机新机激活量2871万台,同比增长12.7%,国产手机品牌同比增速华为位列第一,小米居第二。BCI数据显示,苹果以21.1%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小米手机激活量同比增长44%,市场份额18.3%,站上国产品牌首位;荣耀市场份额14%,排名第三。
从竞争格局看,苹果、华为和小米形成国内手机销售市场第一梯队。BCI数据显示,在今年“双十一”销售首周,小米手机和华为手机销量均取得了两位数增长。其中,华为手机增长36.8万台;小米增长43.7万台,同比增长超过40%,成为“双十一”销售首周手机激活量国产手机第一云开手机版app。相比之下,苹果手机则同比下滑了15.4万台。
新机发布叠加换机周期双重利好,根据电脑报公众号,市场普遍预计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迎来拐点,实现近10个季度的首次反弹。电脑报公众号表示,在供给端,蔚来、星纪时代等资本的入场将可能给2023年末的手机市场带来更多的创新和亮点。同时,新机陆续发布:11月底小米K70系列新机首销14天销量突破100万台,刷新红米K系列最快破百万台纪录;12月14日,vivo S18系列新品正式发布,凭借轻薄设计打造旗舰级性能,120Hz朝阳护眼屏、超薄5000mAh蓝海电池以及AI蓝心大模型等vivo蓝科技也广受好评;主打镜头模组设计的一加12、搭载第三代骁龙8的IQOO12系列也在近日纷纷上市。需求端,随着年末促销推动以及各品牌大量竞争力十足的新产品集中上市,根据电脑报公众号,市场普遍预计新一轮换机周期逐渐开始,手机市场出货量有望在2023年第四季度迎来拐点,实现近10个季度的首次反弹。
品牌端进展: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于12月21日在“vivo会客厅”圆桌对谈中表示,基于公司在大模型技术和混合现实技术上的积累,公司会顺势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明年手机行业将恢复增长。胡柏山表示,大模型是人形机器人的大脑,vivo蓝心大模型持续迭代,会让机器人有强大的“思考”能力。其次混合现实(MR)会让机器人有强大的空间感知能力,vivo三年之内,将有MR产品量产上市。而人形机器人的肢体,在整个技术架构上占比20%,vivo可以补齐相应的能力。
PC方面,Q3出货量环比连续两个季度增长,其中惠普实现同比增长,其余多数厂商出现同比下滑。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Q3 PC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9%,但环比连续第二季度增长,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消费及企业采购放缓。分厂商来看,根据集微网数据,联想依旧保持领先地位,Q3出货1690万台,同比增长但环比下降5%;惠普排名第二,出货1270万台环比增长6%;戴尔第三,出货1200万台;苹果第四,出货790万台;华硕第五,出货550万台。
AI PC有望助力PC市场,预计出货量将温和复苏。Counterpoint预计,自2020年起计算,AI PC在10年内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0%,并且在2026年主导PC市场,渗透率超过50%。目前英特尔、高通和电脑制造商正在与PC OEM厂商合作,开发下一代主流机型,预计2023年年末会有大量新品推出。在此背景下,AI PC将成为下一个风口,极有可能在2024年推动下一波出货量增长。
本周我们观察到苹果/三星等品牌端厂商正加速OLED在其手机/MR产品中的渗透,天马等厂商OLED产线建设/设备投资正有序进行。看好明年应用端OLED方案的渗透,以及OLED产线建设投产,OLED迎来供需两端双优化的向好格局。
2024年三星低阶手机将有3000万支弃LCD改采OLED,为三星首次在低阶手机以OLED机种试水温,上游供应链排除台厂,由韩系供应链赢者全拿,对低阶手机生态投下震撼弹。
天马Micro-LED产线项目首台设备顺利搬入。2023年12月26日,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厦门)有限公司举行首台设备搬入仪式,该项目按既定规划时程实现首台设备搬入,标志着该项目从厂房建设与设备招采阶段向设备搬入与调试阶段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
2023年12月28日,厦门天马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首台核心设备顺利搬入。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是天马首条专精于中小显示领域的高世代面板产线年12月核心设备曝光机搬入,预计2024年下半年实现产品点亮和量产。
LGD计划2024年2月开始量产iPad Pro OLED屏。12月29日消息称,LG Display计划2024年2月开始,为苹果的iPad Pro量产OLED屏幕,预估年产620-650万块屏幕。LG Display率先部署了两叠串联结构,在有机材料器件等供应方面领先于三星阵营。
2023至2024年,OLED面板智能手机渗透率保持上升,24年同比增长7 pct。随着OLED面板在手机应用上逐渐增加,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的渗透率不断增加,由2018年的不足30%至2023年达到了48%。而到了2024年,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计这一指标将达到55%。12月22日,据OLEDindustry公众号,2024年三星低阶手机将有3000万支弃LCD改采用OLED,为三星首次在低阶手机使用OLED机种的尝试。
尽管2023年OLED NB面板出货仅3.6M,市场渗透率下滑至1.9%,2024后有望稳步提升。群智咨询预计2024年OELB NB面板出货量将会提升至6.9m,渗透率将达到3.6%。
在TV(电视)市场,OLED面板渗透率持续增长,受惠于大型赛事,面板需求将提升。2020年全球电视OLED面板渗透率为1.7%,2021年至2023年持续增长,群智咨询预计全球电视OLED面板渗透率在2023年达到4.1%;高频刷新面板渗透率2020为4.9%,群智咨询预计将稳定增长并在2023年达到10.1%;8K刷新率面板渗透率维持在0.2%,预计到2023年底渗透率不会明显变化。需求方面,据面板厂群创光电表示,面板业明年可望受惠大型运动赛事,带动需求,Kaiyun官方网包括欧洲杯、美洲杯在6月开赛,所需新品出货时间落在3月;另外,7月巴黎奥运也可望带来电视面板需求。因此,至明年下半年,面板行业景气或将明显转佳。
2023年PCB行业整体表现良好,自2023年年初以来,截至2023年12月29日,申万PCB板块上涨12.78%,板块整体市盈率已从2022年4月的18.76(近三年最低点)恢复至30.30。PCB主要原材料价格整体处于低位。环氧树脂和电子级玻纤布价格历史低水平。国内PCB上中游上市企业2022年全年及2023前三季度收入和利润业绩低于预期。CCL板块需等待下游需求恢复,表现整体平缓。国内PCB厂商目前进行产能扩张重点布局HDI板、IC封装板等高端领域, 持续跟踪算力为首的强需求拉动以及乐观看待国产化进度。
智能手机光学模组旺季出货量基本恢复至21年水平,行业有望逐步回暖。2021年OPPO、Vivo等安卓厂商备货激进,舜宇手机摄像头模组单月出货量高增长,2021/02单月出货量创新高,2021 Q2增速放缓,受安卓手机整体需求疲软及高端化不足光学降规降配影响,2021Q3/Q4开始承压,2022需求不振&下游去库存出货量持续下行,2023/02同比增速触底,2023/06同比增速转正,7/8/9连续三个月同比增速超过35%,行业呈回暖态势。2021年12月丘钛单月摄像头模组创历史新高,高端(32M以上)摄像头模组出货量持续高增长,2021/11创单月出货量历史新高,同比增速高达75%,22年受安卓需求疲软、行业去库存、手机光学降规降配影响,出货量呈整体下滑趋势,高端出货量承压更为明显,2023高端需求逐步复苏,2023/02同比增速恢复增长,7/8/9月度出货量基本回归2021年水平。
12月份小尺寸面板价格总体稳定,智能手机OLED面板价格略有上涨。智能手机面板方面,a-Si LCD和LTPS LCD智能手机面板将保持价格持平为主;ROLED在12月份价格走势趋稳持平,在其他技术别面板相继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刚性OLED面板价格近期将寻求上涨时机;由于各大品牌对柔性OLED面板仍保持积极的拉货节奏,供应侧OLED厂商稼动维持在高水位,柔性OLED价格整体维持涨价趋势。Tablet面板价格将继续保持低位运行,短期内价格难以迎来反弹。
大尺寸面板价格在12月份总体下降,尤其是TV面板价格下跌明显。Monitor面板方面,12月面板价格降幅面将扩大,预计主流OC预计下滑0.2$, Gaming价格下滑0.5$,LCM中大尺寸规格价格出现松动,预计微降0.1$~0.2$。Notebook面板方面,主流TN LCM价格12月保持稳定;IPS FHD和FHD+产品方面,15.6 FHD entry model价格持续受到相邻尺寸16:10价差挤压,12月价格小幅下滑0.2$。主流规格16:10价格12月呈小幅下滑,16:9价格基本稳定。高刷新率产品,本月保持稳定。TV面板方面,32寸面板需求持续低迷,但二线寸面板下游端备货需求显著收缩,预计12月维持约3美金降幅;55寸面板促销旺季已过,厂商采购需求回落,预计12月维持约2美金的降幅;大尺寸TV面板供需转向宽松,预计12月均价维持约4美金的降幅。
印制电路板(PCB)制造行业上游主要为铜箔、木浆、玻纤纱、树脂等原材料厂商;中游主要为PCB制造商,其中覆铜板是PCB制造的核心原材料;下游主要为通信,电子,半导体,计算机等领域的公司。
PCB和CCL主要原材料包括铜箔、环氧树脂和玻纤布。除人工、制造费用外,PCB原材料主要包括覆铜板、铜箔、磷铜球、防焊油墨等。PCB原材料成本中覆铜板占比最高,达到30%。具体来看,覆铜板可以分为厚覆铜板和薄覆铜板两种。厚覆铜版中,铜箔、玻纤布/木浆纸成本均占比约30%,以环氧树脂为代表的合成树脂占比40%。薄覆铜板材料铜箔、合成树脂和玻纤布/木浆纸分别占比50%、25%和25%。
铜箔主要原材料为铜,LME3个月期货价格2023年全年震荡。23年1月下旬到达年中高点(9570美元/吨,2023年1月26号),后全年呈现震荡,截止至23年12月20号LMEE3个月期货价格为8567美元/吨,较同年最高点下跌10.5%,全年LME3个月期货平均价格8513美元/吨。
环氧树脂和电子级玻纤布价格同样处于低位。市场价格2022年7月维持20500元/吨价格高位,随后开始了震荡下降。23年全年华东市场环氧树脂高峰价格为16250元/吨,全年平均价格为14437元/吨。2021年12月电子级玻纤布市场价格上涨至近三年的峰值6.10元/米,此后电子级玻纤布市场价格持续下行,截至23Q3电子级玻纤布市场价格3.65元/米。
PCB上中游A股标的景气度低位。铜价震荡下行,环氧树脂和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价格处于历史底部水平。受到价格持续下跌影响,铜箔、玻璃纤维布和环氧树脂主要标的2022年全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业绩复苏低于预期。覆铜板整体仍处于筑底期,A股主要上市公司收入和盈利仍延续下滑趋势。PCB各板块股价较2023年初普遍下跌,CCL板块需等待下游需求回暖以及新的需求增长点出现带动板块实现有序复苏。
CCL生产商22年去库存化显著,23年前三季度库存有所上升。从库存端看,2022年中国CCL主要厂商库存始终保持低位并不断降低,系行业需求疲软所致,随着PCB下游细分市场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23Q3金安国纪、南亚新材和华正新材等库存环比提高。
国内PCB主要厂商产销量较为稳定,等待库存量出清后的需求拐点。2022年国内PCB主要厂商产销量较为匹配。销量方面,大部分国内主要厂商销量保持稳定,兴森科技2022年销量增速达到7.27%。产量方面,东山精密增长较快,增长率达到4.99%。从产品面积和产品产值来看,景旺电子产量达到926.97万平方米,鹏鼎控股产量达到271亿元。受到PCB整体行业景气度和客观因素刺激,厂商此前为预防供应链风险导致库存承压,我们认为库存量的逐渐消化将有利于PCB行业回暖。
国内PCB厂商扩产进行时,扩产方向为PCB高密度化和高性能化。全球PCB产能向中国地区转移,地区PCB厂商今年实现快速发展并进行扩产布局。各大厂商扩产计划主要为HDI板、IC 封装基板和高多层板等,符合PCB产业向高密度化、高性能化的发展趋势。
本周(12/25~12/31)消费电子行情跑赢主要指数。本周(12/25~12/31)申万消费电子行业指数上涨6.42%,同期创业板指数上涨 3.59%,上证综指上涨 2.06%,深证综指上涨 2.92%,中小板指上涨3.49%,万得全A上涨2.62%。电子行业指数上涨。在31个子行业中,电子排名第4位。
电子板块细分行业主要呈上升趋势。涨幅最大的光学光电子板块,上涨6.89%。光学光电子/消费电子/电子/元件/电子化学品/其他电子/半导体板块涨幅分别为6.89%/6.42%/3.68%/3.63%/3.55%/2.65%/1.44%。
本周(12/25~12/31)消费电子板块涨幅前10的个股为:雅葆轩/智新电子/泓禧科技/鑫汇科/易天股份/可川科技/威贸电子/慧为智能/C天键/茂硕电源
本周(12/25~12/31)消费电子板块跌幅前10的个股为: 凯旺科技/瀛通通讯/统联精密/光峰科技/福日电子/兴瑞科技/朝阳科技/珠城科技/捷荣技术/东尼电子
【东山精密】12月30日,公司发布了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股票(A 股),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 2,000 万元(含本数)且不超过人民币 3,000 万元(含本数), 回购价格为不超过人民币 27.40 元/股。回购股份的实施期限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 12 个月内
【欧陆通】12月29日,公司发布了关于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公告。2023年12月2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召开2023年第92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根据会议审核结果,公司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龙腾光电】12月29日,公司发布了关于转让子公司股权的进展公告。公司与奇景光电约定于2023年12月31日前将公司所持彩优微电子51%的股权转让予奇景光电,奇景光电于近日向公司提出延长股权转让交割时点至2024年 12月31日前,经公司同意,双方签订增补协议。本次股权转让的进展,不构成关联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也不会对 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恒铭达 】12月29日,公司发布了2023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注册稿) 的公告,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116,000.00 万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惠州恒铭达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面向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其他境内法人投资者、自然人等不超过 35 名(含)的特定投资对象。发行股票采取询价方式。发行价格为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 20 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 80%。
【福日电子】12月28日,公司发布关于拟公开挂牌转让控股子公司福建福瑞兴国际贸易有限公司65%股权的公告。为聚焦主业并持续提升公司竞争力,公司拟通过福建省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福瑞兴国际贸易65%股权,交易完成后福瑞兴国际贸易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范围。本次交易拟采取公开挂牌方式进行,交易对方和最终交易价格存在不确定性,尚无法判断是否构成关联交易。后续如构成关联交易,公司将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决策程序并及时披露。
【木林森股份】12月28日,公司发布了关于公司持股5%股东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持有公司 5%股份的股东济南汇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自本减持计划披露之日起 15 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不超过7,420,800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0.50%。
【欣旺达】12月27日,公司发布关于2022年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作废部分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及注销部分股票期权的公告。根据公司规定,首次授予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第一个归属期及股票期权第一个行权期期间即将届满,鉴于激励对象提交放弃归属及行权相关《激励对象声明函》,激励对象自愿无条件放弃第一个归属期的全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和第一个行权期的全部股票期权,公司将作废上述首次授予1,576名激励对象的第一个归属期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共计181.47万股,注销首次授予815名激励对象的第一个行权期的股票期权共计406.95万份。
【传音控股】12月27日,公司发布了关于2023 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 2023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621.22 亿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增加 155.26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33.32%左 右。预计 2023 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54.93 亿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增加 30.09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121.15%左右。预计 2023 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0.10 亿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增加 28.00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126.73%左右。
【鼎通科技】12月26日,公司发布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本次减持主体为佛山凯智,股东身份为5%以上非第一大股东 。减持比例为2.4499%,减持数量为2,421,523 ,2023年6月1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了减持报告,2023年12月26日,公司收到佛山凯智出具的告知函,获悉本次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合计减持公司股份2,421,52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4499%。
【雷曼光电】12月25日,公司发布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情况报告书。本次共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70,000,000 股,全部采取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方式发行。根据投资者申购报价情况,确定本次发行价格为 6.59 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 461,300,000.00 元。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将申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交易。
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创新力度不及预期、地缘冲突、消费电子产业链外移影响国内厂商份额
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预测消费电子需求会增长、但并不排除经济下行导致消费需求降低或者消费降级的风险。
新产品创新力度不及预期风险。预测新产品创新带动需求,但不排除新产品创新力度与并不匹配市场需求和重点导致产品出货量降低的风险。
地缘冲突风险。消费电子产业链各环节和材料供应商来自全球各地,不排除地缘冲突导致材料紧缺导致产品产量和销量不足的风险。
消费电子产业链外移影响国内厂商份额风险。不排除消费电子产业链因成本和产能向国外迁移导致国内厂商份额降低的风险。
Copyright © 2002-2022 开yun体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05000882号-1